五金3月22日-25日,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(下称“装备中心”)以线上会议的形式组织召开了《体育公园配置要求》国家标准研讨会。来自地方体育局、总局直属单位、全国体育单项协会、高校、研究检测机构及体育器材、体育产业企业等135家单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。在为期4天的会议中,主要研讨《体育公园配置要求》国家标准框架,105家单位针对标准编制内容提出301条建议,部分单位介绍了推动体育公园建设、运营管理的相关案例,提出标准后续宣贯、实施评价等工作建议。会议主要内容如下:
1.十四五时期全国各地至少要建2000个体育公园。标准编制组将于今年7月完成标准草案稿,满足各地体育公园的建设需求。
2.标准中体现服务与管理的结合。《体育公园配置要求》标准内容不仅包括场地设施规模、配备类型,还应规定运营管理、服务监督与评价等方面要求。在标准编制过程中,将对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,做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,按人口及公园的服务半径规定相应的配置要求、项目要求及规模设定。
3.标准中体现智慧体育公园建设内容。前期编制组已调研了部分体育公园中智慧健身设施配置情况,后续将针对信息化、智慧器材等开展专题研讨,明确标准中相关定性指标或定量指标。
标准编制组整理汇总各参会单位建议,拟将《体育公园配置要求》(工作组讨论稿)分为范围、规范性引用文件、术语和定义、总则、分类、场地设施、器材装备、运动方法、赛事活动、体育文化建设、信息化配置、服务与管理、评价与改进,共13个章节:
2.规范性引用文件。列出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文件,包括引用的国家标准化文件、行业标准化文件、团体标准化文件、ISO、ISO/IEC或IEC标准化文件、其他机构或组织的标准化文件、其他文献。
4.总则。给出体育公园的建设、改造应遵循的总体原则,以及用地配比、规划设计选址、命名等原则。
6.场地设施。规定体育公园中配置的各类运动场地的具体要求,不同地形地貌可配置的运动项目的说明。包括健身广场、集体球类运动场地、山地开展的运动项目、沙漠开展的运动项目、水域开展的运动项目等。
7.器材装备。规定体育公园中开展的体育项目的器材装备的具体要求。包括健身器材的配置、集体球类运动器材的配置、健身广场配套器材的配置等。
9.赛事活动。规定体育公园中开展赛事活动(主要是群众赛事,特色运动项目)的组织要求、配套器材设施要求及管理要求。
11.信息化配置。规定体育公园中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要求,包括智慧化设备的技术要求(应用场景、功能要求、运维要求等)、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的通用技术要求(体系架构、功能、系统配置、安全等)、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通用要求(总体架构、智慧化应用等)。
12.服务与管理。规定体育公园的服务要求及运营管理要求,包括体育公园服务种类、服务质量、人员资质、运营模式、安全应急管理、场地设施设备的管理、商业化管理等。
目前标准编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关键共性问题有待解决,包括绿化率及场地面积、信息化、智慧器材、服务管理、运动评估、配套运营、单项运动、水上项目等若干技术内容。
下一步,标准编制组将针对上述标准技术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,组织专题研讨工作,如体育公园的绿化率、场地面积及用地配比、分类分级、场地配置指标及场地利用率计算方法、器材设施配置指标及智慧化、信息化建设等等。
同时,为确保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、普适性、合理性,编制组将扩大调研范围,拟到多个省市地区进行实地调研。根据实际调研情况以及专题研讨成果,编制组拟定于4月中旬完成征求意见稿(第一稿),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。6月底之前细化标准征求意见稿,完成标准送审稿。7月底之前组织召开标准的审定会,形成《体育公园配置要求》报批稿。12月底前组织若干场标准宣贯会,研究建立《体育公园配置要求》的标准实施评价反馈机制。
此外,将依据送审稿编制标准宣贯教材和标准释义图集,并做好相关出版工作。标准释义图集或以图文和视频两种形式呈现,便于指导地方体育部门和体育公园建设、改造单位的工作。后续编制组将连同地方体育部门和体育公园建设、改造单位组织开展若干场标准宣贯活动。
推进体育公园建设,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,改善人民生活品质,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《体育公园配置要求》的编制,将为体育公园的科学规划布局、优化运营模式、完善配套服务等提供标准依据,能够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,推动体育公园建设可持续、高质量发展。